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树莓派学习linux内核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树莓派学习Linux内核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Arduino,arm,树莓派,单片机四者有什么不同?
Arduino是操作系统,属于软件,准确的说是基于linux内核的系统文件;arm是arm公司开发的芯片,准确的说是arm框架,比如arm7,arm9,STM32,手机的cpu也属于arm框架,比如最新出来的手机CPU A9系列;树莓派是一个用arm搭好的电路板,就像一台小一样,你可以把手机当做树莓派;单片机是微处理器,比如AT89C51属于51内核,arm芯片也是单片机,只不过用的arm框架,你可以把单片机看成一种简单的CPU
如何学习嵌入式linux?
嵌入式Linux其实范围很广,只以我个人经验简单说说。
我们简单的把嵌入式Linux开发工作分成几类:
Bootloader层开发
驱动层开发
根文件系统搭建
应用程序开发
其中:
Bootloader层开发和Linux关系不太大,一般用汇编语言+C语言,更类似单片机开发
stm32确实是一个瓶颈。而且现在毕业的相关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,stm32的技术门槛和知识点确实相对容易掌握。那么在主流的电子行业对嵌入式的需求是比较大的。主要是在于Linux的广泛运行。哪怕是安卓系统也是可以运行在Linux相同的电路开发板上的。
学习Linux分为两个大方向,驱动和上层运用,这也是操作系统的特点。底层涉及驱动系列,对于硬件有比较直接的相关性。而应用几乎和硬件没他大的关系,主要掌握的是如何使用Linux操作系统,涉及各种指令,可以看 很多Linux运用的书籍。进而写一些基于Linux GCC的程序来熟悉这个。可以玩一玩树莓派板子,这个资料比较多,可玩性,掌握知识是很有帮助的。最近出了新版的,可以备一个用来学习Linux。
而底层是比较枯燥的,需要投入比较多。主要是驱动层比较难,所以需求很多,不愁找不到工作。仅仅会单片机已经确实不太有很大的竞争力了。底层需要掌握很多知识,随便去买一个比较流行的开发板就行了,主要是资料多,不懂的好找到人来问。否则自己一个人遇到卡壳的就很慢了。可以看看原子的,stm32你应该知道他很出名,打算出Linux开发板了。
我目前只会各类单片机及电路板的设计,当然也自学了服务器后端的简单使用,以及网站前端开发,Android app开发,IOS还没怎么学,时间不那么丰富。你趁着毕业前三年的业余时间,学习一下是很不错的,时间相对多一点,但是也需要靠自觉性,毕竟你的同事可能都在打游戏,你能坚持走下去吗?
技术工作是非常枯燥的,希望你能有找到自己的方向,多积累,多思考。
windows最终会完全***用linux内核吗?
Windows因为闭源,候补人才越来越少,但系统却越来越庞大,造成了微软内部技术人员学习成本高昂。而且随着时间推移,系统内核代码的逐渐堆积,资深技术人员的老去,能够统筹全局的人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出现断代。
而Linux因为开源,使得除微软之外所有想学习操作系统原理的人,首选只能是Linux,现在在系统内核方面,几乎都是Linux人才。
在这种现状下,Windows逐渐靠近Linux是必然之选,甚至完全***用Linux内核也是有可能的。除非微软把windows系统开源,不过好像也晚了点,Linux已经树大根深,在内核方面,不论是在人才储备、学习***、商用经验、还有系统变种上,都已经超出Windows太多了
微软不会将Windows内核改为Linux。
WSL的推出不仅仅是让用户停留在Windows桌面系统上,WSL可以让用户永远不接触Linux桌面系统。这样的结果是不利于Linux桌面系统的成长,也会影响Linux的普及。
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否定WSL并且拒绝使用它,实际上WSL还是很好用。WSL可以让Windows直接运行Linux环境,无需建立在[_a***_]机的开销之上,并且能和Windows完美互操作,省去Linux挂载本地Windows分区或目录的操作。
有人会说:Linux可以使用Wine运行Windows的应用程序,那么Windows内核改成Linux内核对微软来说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。
但Wine只是一个类似虚拟机的模拟环境,通过模拟环境去运行程序,运行效率是极低的。绝大多数通过Wine安装的Windows软件都是不兼容的,甚至会影响Linux的运行和稳定性。
并不是更改内核那么简单。如上图,如果红色框是Windows内核改了,那么所有与内核相关的东西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写。还有一些核心库文件也需要重写,例如C标准库和DirectX。用Linux内核替代Windows内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Window10的代码在2500万~6500万行,合理估计读完需要130年左右。
说实话,微软的内核是微内核,在理论界中,这是比linux的宏内核还优秀,但我相信微软不仅仅基于理论考虑,而是基于win要广泛应用于各种终端,给用户尽可能大的扩展能力,又不影响系统内核去考虑的。用户在系统装好后还可以很容易的安装驱动就是一例证。而linux的设计哲学应该是性能,允许生产厂家在硬件出厂之前尽量调优,但不太允许终端用户任意扩展驱动之类的核心的组件。典型场景就是服务器。
我们可以发现,微软的win 10操作系统已经用了很多年了,一直没有win 11的消息,难道微软要放弃win内核,转战linux内核吗?
微软表示,win 10的升级包会加入运行Unix系统的Base Shell功能,并且win 10移动版可以直接运行安卓应用程序,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的。
根据微软的说法,win 10提供的linux命令行环境,并非重新编译或者移植后的版本(区别于Cygwin等类Unix环境),没有什么根本性的限制,可以允许大量的linux程序在win上运行。
exFAT是微软开发的文件系统,微软手握多项专利,为闪存而生,U盘、SD卡等存储设备,能够存4G以上的大文件,就要归功于exFAT。如果是linux,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才能访问exFAT分区,存在不稳定的因素。
windows最终会完全***用linux内核吗?
Windows完全***用Linux内核不是打自己的脸吗,微软应该还没到以内核来换取自己在操作系统中的地位吧?
这个与微软Edge浏览器放弃自家内核转而使用谷歌Chromium内核的情况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比较。再者就算微软将Windows分拆并入体验与设备部门和云与人工智能部门,成云服务中的一部分,让Windows退居二线而让云服务上位。但不可置喙Windows带来的业务营收依然还在较快增长,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微软摧城拔寨的排头兵不会让其日薄西山。
现在Window10系统内置了WSL(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)环境,而且启用方法比早期简单很多。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功能可有可无,甚至算得上是一个多余的累赘。但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,算是一个Windows加Linux单系统的完美解决方案,再也不用安装双系统来回切换或者在虚拟机上跑Linux系统而带来不友好的用户体验。加之微软在Build2019上公布了命令行工具Windows Terminal,届时可以直接在windows***问CMD.EXE、Windows Linux子系统和Power Shell等,开发者终于使用此工具可以简化工作,Wow Awesome!
你可以在Windows应用商店中直接下载相应的Linux发行版,例如Kali Linux、Ubuntu、Debian和Arch Linux等发行版,微软提供的Linux发行版还是比较丰富,也期待Cent OS早日出现。WSL环境可以说是附于内核之上的东西,也就是说微软的Windows系统并没有在内核上使用Linux而还是NT内核。但有人说Windows成了最大的Linux发行商,我只能有钱就是任性,同化能力也是超厉害。哎,早知现在何必当初。微软背负的历史负担在这WSL出现的那一刻又增加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树莓派学习Linux内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树莓派学习Linux内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